当前位置: 首页 » 高等教育 » 浙江自考 » 浙江亦涛自考网校00504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根据考生的需要,浙江亦涛自考网校搜集整理了浙江自考00504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

课程代码:00504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

本大纲指定教材为:《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1版。

浙江自考00504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00504]

艺术概论  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14年12月

 

 

自学用书: 《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1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艺术概论》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类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本课程综合考察和概述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门类的普遍规律,主要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研究艺术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艺术概论》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六部分(六章):1.艺术的本质属性;2.艺术的门类及其特征;3.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规律;4.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5.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性质与特征;6.艺术的接受欣赏与艺术的功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自学应考者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认识并熟悉艺术主要门类的基本知识和内在联系,理解并把握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了解并知晓艺术创作的主要方法和流派思潮,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健全系统的创作思维,培养基本的艺术修养,提升健康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为专业学习和从事艺术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获取丰富的艺术实证资料,在熟悉和掌握教材中列举的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史料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艺术概论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相关技能,并对其中重要的概念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并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课程的基本原理提高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准确赏析艺术作品,正确认识与评价各种艺术现象。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以及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认识艺术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特征和意义。本章内容是总体理解艺术本质特征的基础,也是学习本课程其余内容的前提,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部分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

(一)艺术的社会本质

(二)艺术的认识本质

(三)艺术的审美本质

三、考核要求

(一)艺术的社会本质

1.识记:(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2)艺术与社会生活关系的两个方面;(3)艺术与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

2.领会:(1)艺术与政治、道德的关系;(2)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关系。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艺术的社会本质,并以此观察社会的各种艺术现象。

(二)艺术的认识本质

1.识记:(1)艺术的定义;(2)艺术以特有方式掌握世界的两个方面;(3)艺术以形象反映世界的三个方面;(4)艺术反映世界真实性的三个方面。

2.领会:(1)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区别;(2)艺术形象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3)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的关系。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艺术的认识本质,并懂得用艺术形象反映客观世界的方法。

(三)艺术的审美本质

1.识记:(1)艺术与美的关系的三个方面;(2)艺术美;(3)艺术审美本质的三个方面;(4)美与美感的本质;(5)艺术主要的审美特征。

2.领会:(1)艺术与现实美的关系;(2)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3)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4)艺术的情感特征。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艺术的认识本质,并掌握艺术审美的渠道。

 

第二章 艺术门类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艺术门类的划分标准和各种门类艺术的特征,认识各种门类艺术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及其分类标准

(二)主要艺术门类及其细分及特征

(三)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三、考核要求

(一)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及其分类标准

1.识记:艺术门类划分的三种主要标准和最常用的标准。

2.领会:艺术门类的多样性。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并掌握艺术门类划分的标准,并能判定艺术作品的门类归属。

(二)主要艺术门类

1.识记:按最常用标准划分的各种主要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和类型。

2.领会:按最常用标准划分艺术门类的原理和方法。

3.应用:结合实例,掌握使用一定标准划分艺术门类的方法。

(三)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1.识记:各种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通的三个方面。

2.领会: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3.应用:结合实例,解释艺术门类之间三种联合融通关系的现象;掌握分化与综合对于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第三章 艺术发展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认识艺术发生和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及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他律性和自律性的表现形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解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及其两者的辩证关系。本章内容是深层次的哲理思辨,也是理解各类艺术史和现象的基础,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部分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

(一)艺术的发生

(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

三、考核要求

(一)艺术的发生

1.识记:(1)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三种主要理论;(2)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与艺术发生的关系的四个方面;(3)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2.领会:(1)艺术发生的两个必要条件;(2)“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发生的原因。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艺术发生的基本理论,观察和解释新型艺术形态的产生及其原因。

(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1.识记:(1) 研究艺术发展规律的两种理论(模式论和动力论);(2)艺术发展他律性(外部原因)的五个方面;(3)艺术发展自律性(内部原因)的两个方面;(4)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的三个方面;(5)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三个原因;(6)艺术继承的条件和类型;(7)艺术发展与艺术革新;(8)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2.领会:(1)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两种关于政治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的错误观点;(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4)两种关于道德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的错误观点;(5)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6)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

3.应用:结合实例,掌握艺术发展的规律,解读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现象;运用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分析现实社会中艺术文化遗产继承的得失。

(三)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

1.识记:(1)艺术的民族性;(2)艺术民族性的根源;(3)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4)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两个条件;(5)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过程;(6)世界艺术的三个特征;(7)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2.领会:(1)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2)各民族艺术相互交流的必然性;(3)从民族艺术到世界艺术的发展过程;(4)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正统一原理,对社会主义艺术发展的意义。

3.应用:结合实例,掌握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认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运用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理论,正确看待和解读中外艺术交流的现象。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艺术创作主体的社会性与主体性及其关系,认识艺术创作过程、创作方法中的规律,以及艺术创作主体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本章内容是关于艺术本体的根本性问题,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部分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

(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二)艺术创作活动

(三)艺术创作方法

(四)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三、考核要求

(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1.识记:(1)艺术家主体性的两个方面;(2)艺术家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六个方面;(3)艺术心理定势。

2.领会:(1)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2)优化艺术心理定势的作用。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艺术家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二)艺术创作过程

1.识记:(1)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2)典型化、艺术语言符号。

2.领会:(1)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

3.应用:结合实例,认识艺术创作活动的渠道和过程,指导自身的创作活动。

(三)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1.识记:(1)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2)意识与无意识;(3)灵感;(4)形象思维的特征、逻辑性和逻辑规律。

2.领会:(1)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区别;(2)弗洛伊德及其意识与无意识的性质和类型;(3)灵感的特性和种类及其艺术灵感的产生;(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5)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转化的特殊规律。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的主要类型,能以此观察和解读艺术创作中和社会上的某些现象;并指导自身的创作活动。

(四)艺术创作方法

1.识记:(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2)浪漫主义创作方法;(3)古典主义创作方法;(4)自然主义创作方法;(5)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2.领会: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3.应用:结合实例,认识5种艺术创作的主要方法;并运用这5种艺术创作的主要方法,观察和解读具体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

(五)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1.识记:(1)艺术流派;(2)艺术思潮。

2.领会:(1)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的关系。

3.应用:结合实例,掌握认识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方法和途径,并以此辨析和判断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现象。

 

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等。本章内容是关于艺术本体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也是认识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人类审美经验、审美意识、审美创造的基础,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二)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三)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三、考核要求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1.识记:(1)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2)艺术作品的形式因素。

2.领会:(1)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理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赏析艺术作品的方法和途径。

(二)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1.识记:(1)艺术作品的意蕴;(2)艺术作品的意境;(3)艺术作品的风格;(4)艺术作品的格调;(5)艺术作品的品味。

2.领会:(1)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3.应用:结合实例,认识艺术作品的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了解两者的辩证关系,正确判定艺术作品的价值。

(三)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1.识记:(1)艺术美的条件;(2)艺术美的特征。

2.领会:(1)艺术美的根源。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掌握艺术作品的审美方法,判定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以及艺术接受和传播的社会环境和内在过程,认识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

(一)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二)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

(三)艺术的审美教育

三、考核要求

(一)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1.识记:(1)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2)美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四个层次;(3)构造“艺术世界”的三个方面和两个特点;(4)“艺术世界”的性质与功能;(5)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2.领会:(1)艺术接受与艺术本质的关系;(2)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性过程;(3)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艺术接受的本质和特征,掌握艺术接受的方法,提升艺术接受的能力。

(二)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

1.识记:(1)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2)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

2.领会: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艺术欣赏的性质、特征与过程,掌握艺术欣赏的方法,提升艺术欣赏的素养。

(三)艺术的审美教育

1.识记:(1)艺术的社会功能;(2)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

2.领会:(1)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艺术审美的功能,掌握艺术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开展艺术审美的教育实践活动。

 

三、题型举例

本课程考试试卷包括五种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单项);解释题(名词);简答题;论述题。举例如下: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美术作品的重要特征包括造型性和(       )。

A.动作性      B.静止性      C.纪实性       D.叙事性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                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艺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简述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论述艺术发展历史继承性的表现、原则、条件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