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等教育 » 证书考试 » 社会工作者 »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1、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本职工作之外,志愿服务);行政性社会工作(政府单位、福利部门);专
业社会工作(专业训练)。
2、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危及生命生存;缓解困难——正常生活受严重影响;激发潜能 ——提升服务对象能力;促进发展)、(2)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3)文化层面(弘扬人道主义; 促进社会团结)。
3、社会工作的功能:(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 相互适应)、(2)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
4、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5、社会工作者角色: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使能者;倡导者;关系协调者)、间接服务角 色(行政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研究者)、合并角色(直接+间接)。
6、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沟通与建立关系;促进和使能的能力;评估和计划;提供服务和干预;在组织中工作的 能力。
7、社会工作主要领域: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残疾人;司法;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减贫; 家庭;学校; 社区;医务;企业。【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对问题学生的失常心理或行为;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帮助学生 适应剧烈社会变迁;社区学校社会工作——联系家长、家校沟通】
8、社会工作服务的新领域:就业促进社会工作、减灾社会工作、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发展性社会工作。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实践原则:接纳(不等于认同);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
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基本内容: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服务机构、作为专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对全社 会的伦理责任。
3、伦理议题内容:服务对象自决;保密议题;双重关系;知情同意;多元文化;专业能力。
4、伦理难题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原则、差别平等原则、自由自主原则、最小伤害的原则、生命质量原则、隐私保 密原则、真诚原则。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人类需要的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阿尔德佛尔的 ERG 理论(生
存、关系、成长需要;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 2、人类行为的类型: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 价值标准(不符合当地规范);行为适应性标准(能力受损致使行为偏差);个体主观体验)。
3、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
4、家庭类型:核心家庭(夫妇及未婚子女)、主干家庭(夫妇与一对已婚子女)、联合家庭(夫妇与多对已婚子女)、单
亲家庭、丁克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
5、家庭教养模式:骄纵型(自我、懒散);支配型(溺爱和管束相结合);专制型(缺乏爱心和管理粗暴);放任型 (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冲突型(家庭气氛不和谐)。
6、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埃里克森人类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行为主义理论;依恋理论;符号互动论;标签理论。
7、人生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婴幼儿(哺乳问题、母爱剥夺、弃婴问题);学龄前(挑食偏食、攻击行为、电视依 赖、自闭症);学龄阶段(儿童意外伤害、校园欺凌、儿童性伤害);青少年阶段(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 性行为);青年阶段(婚恋问题、性别歧视、就业问题);中年阶段(早衰、更年期、婚外恋、家庭暴力);老年阶 段(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问题、死亡、被歧视被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