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等教育 » 证书考试 » 教师资格证 » 信息技术教资简答题(补充)

信息技术教资简答题(补充)

模块一 信息和计算机基础

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线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

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模块三 计算机网络

一、网络协议的定义及三要素

网络协议:把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规则称为网

络协议或通信协议。

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规定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2.语义:规定通信双方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做出何种响应等。

3.时序:又称“同步”,用于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即通信双方动作的时间、速

度匹配和事件发生的顺序等。

二、TCP/IP 与 OSI 层次对应关系及功能(对应关系可以画图,功能

把对应层次的 OSI 的功能答上即可)。三、简述网络按传输方向分类

单工通信又称为单向通信。在单工通信中,数据信号固定地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即

信息流仅沿一个方向流动

半双工通信又称为双向交替通信。在半双工通信中,数据信号可双向传送,但不能在两

个方向上同时进行

全双工通信又称为双向同时通信。在全双工通信中,同一时刻双方能在两个方向上传输

数据信息

四、信息安全的属性

1.机密性

机密性是指网络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程序,能够防止非授权者获取信息。

2.完整性

完整性(Integrity)是指网络信息或系统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更改的特性。

3.可用性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合法许可的用户能够及时获取网络信息或服务的特性。

4.抗抵赖性

抗抵赖性是指防止网络信息系统相关用户否认其活动行为的特性。

5.可控性

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系统的行为和信息的使用,符合系统运行目标。

模块五 数据结构和算法

一、程序设计的五个阶段

1.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由用户和程序开发人员共同研究确定程序应完成的功能。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由程序设计人员设计软件的总体结构,也就是确定程序的组成模块,以及各模

块之间的关系,并设计每个模块的实现细节及具体算法。

3.编码阶段

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各算法的程序代码。

4.测试阶段由专门的测试人员对编写完成的程序代码进行测试,尽可能多地发现其中的错误。

5.调试和运行阶段

借助一定的调试工具找出程序中错误的具体位置,改正错误,并在运行期间进行维护。

二、排序思想

一、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默认第一个元素是有序的,因此从第二个元素开始插入。

从有序序列的末尾开始与要插入的元素进行比较,若要插入的元素小于当前元素,则将有序

表中的元素依次后移,直到找到要插入的位置为止。

二、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的元素按一定“增量”分成多个子序列,然后对

各个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依次缩减“增量”再进行排序,当整个表中的元素

基本有序后,再进行最后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三、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从后往前(或从前往后)两两比较相邻元素的值,若为逆

序,则交换它们,结果是将最小的元素交换到待排序列的第一个位置(或将最大的元素交换

到待排序列的最后一个位置)。下一趟冒泡时,前一趟确定的最小元素(或最大元素)不再

参与比较。

四、简单选择排序是直接利用了选择排序的思想,即每一趟(如第 i 趟)在后面(

n–i+1)

个待排序元素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元素,作为有序子序列的第 i 个元素,直到第(

n–1)趟

做完,待排序元素只剩下 1 个,就不用再选了。

课程理论知识

一、学科核心素养定义及具备该素养学生的表现

初中背除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另外 3 条

高中背除了信息社会责任以外的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