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小学课程 » 心理学 » 如何塑造孩子积极自信的人格?

如何塑造孩子积极自信的人格?

换位思考是一种“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思维方式能够换位思考的人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从而就可以与他人形成良性互动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对TA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帮助!

01

五个方面确定孩子是否可以“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用心理学专有名词来说是“共情能力”即能够想象和理解他人在特定情况下的感受并对他人进行关怀和合理回应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共情意味着这个孩子需要:一、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二、理解别人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三、认识到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快乐、惊讶、愤怒、失望、悲伤”等感受四、能理解他人在特定情况下的感受,如看着同伴在和父母亲人道别时可以理解当事人的情绪感受等五、能在特定情况下给予他人恰当的安抚性回应,如看到朋友难过会用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来安抚朋友等。

共情既是情感体验,也是认知体验情感体验成分最先出现婴儿会立即反应周围人的情绪状态和表情由于镜像神经元的存在出生18个小时的婴儿就会经常对其他哭闹的婴儿表现出某种反应这一点不需要任何人教孩子天生就有脑海中、身体上绘制他人经历的能力

一般来说,按照儿童的发展规律孩子早期的共情能力有着这样一个发展里程碑:一、婴儿与父母建立安全、强大、充满爱的亲子依恋关系;↓二、宝宝6个月大时开始建立社交参考,婴儿会通过父母或照顾者对其他人的反应来建立自己的社交反应;↓三、孩子到18至24个月大时会首先意识到他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目标,随后其他人也有自己的想法,最后明白自己和他人可能会存在差异;↓此后,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能力逐渐发展。所以,家长想要帮助孩子建立强大共情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就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良好的支撑帮助天底下几乎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然而却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懂得如何正确爱孩子接下来就要给家长们支招啦!

02

如何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01

让孩子明白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多元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庐山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景色也是不一样的。
在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父母要经常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不要以非黑即白的一种模式。如果不是黑就是白的,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这样的孩子非常容易有极端思维。

02

抓住契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叶圣陶老先生在教育子女要多为他人着想时,举过一个例子:一位父亲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
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绝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

03

利用“我讯息”让孩子体会父母的情绪

你讯息:以第二人称开始,往往有指责的意味。我讯息:以第一人称开始,重在表达感受和陈述事实。“我讯息”如何表达?依照三个步骤:描述行为、表达感受、表达期望。第一步:描述行为说话的内容尽量描述具体的行为,把焦点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状况或行为,然后加以描述。并且少使用“一直”、“永远”、“都是”等字眼。第二步:表达感受在描述完特定的状况或行为后,接下来描述自己的感受。第三步:表达期望在说完对你的感受之后,你还可以把你的期待说出来。

04

换位思考之前先处理情绪

如果孩子和人发生矛盾,正处于情绪爆发期,此时不宜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当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以后,再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

05

换位思考四步曲

第一步:如果我是他,我需要的是……第二步: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第三步: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第四步:我是以对方期望的方式对待他吗?

06

利用小技巧帮孩子换位思考

空椅子技术

“空椅子技术”, 是心理治疗中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也是最为简便易行而适于心理辅导的技术之一。”空椅子技术”的目的就是帮助当事人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角色扮演

“换位思考”是需要技巧的,如果仅仅通过讲道理或者理性思考的话,有些孩子是很难做到的。通过一些小技巧,或者象征性的行为,让孩子去表达,这样孩子的感触更深。

懂得换位思考的父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懂得换位思考的孩子,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也会显示出更高的情商,更受欢迎。希望家长们可以自己学会换位思考,也能教会孩子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