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职教育 » 中学通关密籍

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一)题型介绍

单项选择题是考试的主要题型之一,它的目的是检验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 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题目的选项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要求考生把四个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正确且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单项选择题的常见类型有“最佳选择” “组合选择” “填空选择”“材料、引文式选择”“因果式选择”等。 不管题型怎样变化,关键是只选一项。 这一项不是“最佳项”,便是“唯一项”。

(二)解题策略

1. 解题步骤

(1)审清题意,把握题眼。 题意是题干内容的特定性规定,审清题意就要全面、准确把握题干的特定内涵;题眼是具体体现题意的关键性字词或句子,它决定着题肢的取舍。 因而,“审清题意,把握题眼”是解题的关键。

(2)审视题肢,明确大意。 四个题肢一般说明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有语言表达不同而内容一致的情况),在逐个审查中,要领会每个题肢所表明的大意。 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题肢选项;另一类是最符合题意的题肢选项。 在解题中可先用排除法,把所有与题干要求不符合的,不论其正向、逆向设问,还是题肢选项本身的错误, 统统排除。 然后再比较余下的题肢,用所学的概念、原理判断其是否正确,并考虑哪个最符合题意,即该选项能否按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方向、范围和意义进行解答。(3)干肢结合,有所取舍。 根据题干和题肢各自的内涵,把干肢一致的题肢挑出来。 做单项选择题,要注意选择最能够体现题意的选项。 (4)理顺思路,注重复查。 选出答案后,还应检查一下解题的思路是否正确,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否成立,以确保选项的正确性。

2. 解题方法

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排除法”(包括排谬、排对、排异、排重)“优选法”“比较分析法”等。“排谬法”就是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如题干要求选错的就把正确的排除);“排对法”就是把选项中一致、互相重复或能互相推出,选其一必能多选的成对选项排除;“排异法”是把与题意无关的选项排除;“排重法”是把与题干重复的排除。 “优选法”就是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直接选出。 所谓“最符合题意”,主要是针对“正确”项中的“最佳”项而言的。

(三)典型例题

1. “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 大众性 B.终身性C. 未来性 D.公平性

答案:B【解析】“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的终身性特点。 本题适用优选法,直接选出最佳答案 B 项。

2. 下列有关教师权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的学术自由应当限于教育教学活动之内的专门科学研究活动

B.教师有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C.教师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D.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D【解析】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 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本题适用排谬法,A、B、C 项均正确,但与题干相悖,故排除。

二、辨析题

(一)题型介绍

辨析题又叫判断说明题,是一种先判断正误再做解释的题型。 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而且可以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辨析题难度大、要求高、区分度强,因此解读辨析题对考生复习尤为重要。辨析题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单向型辨析题。 这类辨析题的题干要么是无可争议的客观事实或是已公认的真理,要么与客观规律或事实完全背道而驰。
(2)正误混合型辨析题。 这类辨析题有三种情形:①命题内容总体正确,但其中包含有错误或不合理因素;②命题内容总体错误,但其中包含合理因素;③命题的前提正确,但结论错误,或与之相反。
(3)条件不完全式辨析题。 这类辨析题的题干所述观点有合理的一面,但由于遗漏了一些方面而使得对观点或现象阐释得不够全面、充分。

(二)解题策略

回答辨析题的过程是一个运用书本知识,结合现实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 拥有了牢固、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就可以正确回答辨析题。 回答辨析题时,应注意辨析题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辨是辨别判断,析是对判断的说明。对于单向型辨析题,首先判断对错,然后写上相关知识点,最后针对题干中的错误进行简要分析。 对于正误混合型辨析题,首先应分别指出其合理的因素,指出其合理、正确的依据;然后指出错误的因素,指出其错误的依据,并提出与之相对立的正确的观点。 对于条件不完全式辨析题,首先肯定命题的正确性,并简要说明理由,其次有针对性地补充其所需要的条件。

(三)典型例题

1.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直观教学是指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的一

种形式,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运用直

观教学的目的是能够更形象、具体地呈现给学生教学内容。 它只是

一种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

2. 负强化就是惩罚。

【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负强化和惩罚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

刺激的排除来增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

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三、简答题

(一)题型介绍

简答题在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高。 简答题涉

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让你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

也可能是提供证明,有一定的系统性。 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

点或根据不可遗漏。

(二)解题策略

(1)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这是简

答题中比较好解决的一类问题。 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怎样”,就可

以了。

(2)比较难的一种问题是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回答“应

当怎样”。 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则,就可能出现错误。

(3)最多一类问题,要求阐明原因,回答“为什么”。 对这类问题,

关键把道理讲清楚,看论据是否全面。

(4)还有一种特殊问题,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界

定,加以区别。 回答这类问题,语言必须简洁,直接点出差异所在,就

达到了题目要求。 有时,最好的办法和策略,就是叙述概念,清晰地表

达差异。

(5)在简答题中,最简单的是一些记忆性问题,不要求解释,只要

求整体把握。 一个问题,回答的要点多,是这类问题的特点。

(三)典型例题

1. 简述你对“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进步的过程”的理解。

【答案要点】

(1)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

步,德育要在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不断加以调整和补充,另一方

面,知、情、意、行等心理因素的培养提高也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

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学生正处于成长期,

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 这就要

求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

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2.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观点。

【答案要点】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三方面。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综

合、重组和改造,从而用以解释新信息,并最终建构属于个人意义的

知识内容。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和学习都不是一个孤立的

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 虽然很多时候从表面

上看,学习者是一个人在进行学习,但是他在学习中采用的学习材

料、学习用具以及学习环境等都是属于社会的,是集体经验的累积。

(3)

学习的情境性主要指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

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孤立存在的。 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知识才

能真正被理解。 因此,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联

系,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并形成

相应的知识。

四、材料分析题

(一)题型介绍

材料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

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一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作出决策,

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

材料是活的知识点,是生活的提炼。 材料分析题是考查考生运用

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集中体现。 它最大的特点是:陈述的是

教学,凝聚的是知识,蕴涵的是能力。 从表面上看,材料所描述的是一

组教学场景,但实际上其中蕴涵着许多知识和规则,而在这些知识和

规则的背后又支撑着大量的知识运用。 所以,在考试中,考生不仅要

从给出的生活情景中找出这些知识点和规则,而且要明白这些知识点

和规则所隐含的道理,最后还要熟练地运用自己找出的知识点或规则

来解决题中的实际问题。 当然,卷面上的材料和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还

有以下三点区别:一是范围确定。 通常,考生可一眼看出该材料考的

是哪个知识点,不像现实中的事例关系复杂,知识点交叉。 二是考查

内容典型。 材料一般都是考查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同时,为了方

便判卷,一般理论问题都采用通说,其深度有限,知识点相对简单。 三

是“因知识点设题”。 现实中的事例,是先有案情再套知识点或规则,

而考试时的材料则恰恰相反,因为要满足考试的需要,所以必先由命

题者针对特定知识点加工构造,并事先定好答案。 所以,考生在考场

上所要做的就是“因题找知识点”和“依知识点作答”。

材料分析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查的是高层次的认知目

标。 它不仅能考查考生了解知识的程度,而且能考查考生理解、运用

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

因此,材料分析题是区分度很高的题目类型。 考生只要掌握材料题的

特点与规律,以及正确的解题方法,就可以使材料分析题成为自己的

得分强项。

(二)解题策略

破解材料分析题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知”与“四步”。

“三知”就是:知情、知点、知规则。 知情,即考生明白材料反映的问

题;知点,就是考生明白考查的知识点;知规则,即考生明白如何利用知

识点所反映出来的规则分析解决该问题。 “三知”是解题的基础,任何

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闪失,考生只有确信自己理解了材料的内容是什

么,知识点是什么,要考的问题是什么,才能正确找到解题的对策。

“四步”就是破解材料分析题的四个具体步骤:看点、审题、找规

则、答题。

第一步,看点。 就是看题干最后提出的问题,弄清考什么。 在审

题之前,考生不妨先看看提问,了解考的是哪一个知识点,属于哪种题

型等。 对于判分者而言,考点就是出分点,见一个考点给一次分。 而

对考生来说,考点就好比灯塔,有了灯塔就有了解题的方向,少一个或

错一个考点就意味着少一个得分点。

第二步,审题。 认真而仔细的审题是至关重要的。 审题可逐字逐

句地阅读,也可同时划出关键词,即在与提问有关的词下面画线,标明

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等。 对于较为复杂的材料,也

可以提炼出一个简要的“案情”或“关系图”,以帮助全面、准确地掌握

材料重点,防止遗漏。 审题,重在快速、全面、准确和理解。

第三步,找规则。 考生在审题后应根据题干所提出的问题和给定

的材料,思考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回忆有关教育理论的概念或原理。

第四步,答题。 答题就是事实与教育理论的有机契合,是考生解

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答题可分为三步:先组织解答提纲,再确定解答

方式,最后落笔成文。 此外,行文应尽可能多用专业语言和教育理论

语言,书写尽量整洁明了。 术语是同行沟通的桥梁,如果考生缺乏用

术语的意识或书写不清,就容易错题失分。

(三)典型例题

在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

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试分析这两位老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答案要点】 案例中教师们的认识都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的误区。 王老师的认识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 素质教育是我国全

面发展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

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 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

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这就

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李老师的看法也是

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就是应

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做学习的目的。 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

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五、写作题

(一)题型介绍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写作主要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

三类,文体以议论文为主。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

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考

生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话题作文:这是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它既有材料也有话题。

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对话题的说明、解释,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

题。 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材料在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提示。 因

此,话题作文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考生可以 在文章中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

(二)解题策略

(1)审清题目,准确立意

审清题目,准确立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 要想立意没有偏差,

就要对题意进行认真研究,即使时间不够,宁可长文短写,也要保证有

足够的时间认真审题立意。 如果是“命题作文”,一般要明确两点:写

作对象和写作重心。 如果是“材料作文”,就要细读材料,把握材料主

旨,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找中心句或关键词来整体把握材料主旨;对

于没有中心句或关键词的材料,要加以概括。 如果是“话题作文”,要

弄懂题目(或话题)中词语的意义,挖掘话题内涵。 对于看图作文,要

弄清楚画面内容,找到显示作者意图的关键部分,如标题、说明文字,

以及人物的语言、表情等,弄清图画的寓意、出题人的意图。

(2)反复点题,紧扣主旨

在考场上,作文切勿跟文题若即若离,太曲折、太含蓄是作文的大

忌。 最积极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主题。 所谓点题,

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点出文章的主题,暗示全文的脉络层

次。 在作文中不断地提到文题,还能引领阅卷教师了解考生的思维。

考生在落笔时应有意识地强化点题,最好开门见山,避免评卷老师看

半天不知所云;在行文中,要多运用主旨句,多次强调和凸显主旨,解

除考场上由于高限制条件而产生的紧张感,从而免除偏离题意的后顾

之忧。 点题应做到如下几点:巧借题目点题;运用材料时,要恰当地把

关键词嵌入材料;结束文章时,应呼应主题。

(3)结构简明,条分缕析

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 文章的内容

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 现,所以结构简明与否会直接影响作文的分数。 考生写作前先要整体

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 只有想清楚了,才

能写清楚;只有写清楚了,阅卷老师才能看清楚;只有阅卷老师看清楚

了,分数才会高。

(4)文采飞扬,显示才情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文采,流畅优美的语

言总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对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写作题来说,漂

亮的开头与结尾尤其重要,因为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势,会让人一

见倾心;好的结尾有画龙点睛之效,能醒人耳目。 作文的语言美,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练就:一是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诗词名句、

谚语、典故、流行歌词等;二是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

喻、反问、设问、对偶、夸张等;三是综合使用各种句式,如多用短句、倒

装句、双重否定句等;四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积累。 总之,优美的

语言能使文句更形象、生动、有意蕴;使文意更鲜明突出,耐人寻味。

(5)卷面整洁,规范有序

文面如人面,它是敲开阅卷老师心扉的第一块砖。 字迹清楚、端

正,字体美观大方,标点符号使用规范、准确,无明显涂痕的试卷,能立

即获得批卷老师的好感,从而获得较高的印象分。 因此不要在卷面上

过多修改,更不能把错误的地方涂成黑点,以保证卷面的整洁、美观。

应试作文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限最多字数的,不要超过;限最低字数

的,数量超过限定字数 50 ~ 100 字较为适宜。

(三)典型例题

“木桶理论”是著名的管理学说,说的是一个企业成就的大小高

低,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 有人把这一理论运用于学校教育管理之

中,眼睛始终盯着“学生最短的那块板”。 某位教师反其道而行之,认

为“学生身上最长的那块板”才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

请把对这种“反木桶理论”的思考,写成一篇 800 字左右的论述性

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思路】

首先,结合材料分析“反木桶理论”蕴含的教育意义,即教师要重

视特长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因材施教。

其次,结合当下提倡的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提出自

己的见解,进行深入阐述。

最后,结合教育实际,提出教师应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的关系。

第二部分ꢀ 真题呈现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试卷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把教师赞誉为(ꢀ ꢀ )

A.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

心灵的建筑师

C.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D.

辛勤的园丁

2. 对童年期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

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 这体现教育要

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

A. 稳定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3.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 体育课 B.

课外体育锻炼

C. 体育竞赛 D.

运动队训练

4. 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 )

A. 国民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教育管理体制 D.

学校教育结构

5.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

心发展中起(ꢀ ꢀ )

A. 决定作用 B.

动力作用

C. 主导作用 D.

基础作用

6. 1949 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

程编制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课程编制模式。 这一模式称

为(ꢀ ꢀ )

A. 实践模式 B. 过程模式 C. 环境模式 D.

7.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主要类型是(ꢀ ꢀ )

A. 分科课程 B.

目标模式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探究课程

8.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

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属于下列哪一教学方法(ꢀ ꢀ )

A. 实验法 B. 参观法 C. 演示法 D.

9.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 )

A. 形式教育论 B.

实习作业法

实质教育论

C. 传统教育论 D.

现代教育论

10. 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的要求出现的差异

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

A.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

理论联系实际

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 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11.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

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 实际锻炼法 B.

个人修养法

C. 情感陶冶法 D.

榜样示范法

12. 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

关景象。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

A. 无意记忆 B.

有意记忆

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13. 丁力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 他所运用的学

习策略是(ꢀ ꢀ )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14. 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东不假思

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张东想了想,

没有回答出来。 这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

响(ꢀ ꢀ )

A. 功能固着 B.

原型启发

C. 心理定势 D.

垂直迁移

15. 王老师播放一支乐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

象。 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

A. 对比 B.

联觉

C. 补偿 D.

错觉

16. 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 )

A. 识记 B.

保持

C. 再认 D.

回忆

17. 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

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 ꢀ )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热情

18. 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爽;南方人含蓄,细腻”。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 ꢀ )

A. 共同特质 B.

首要特质

C. 次要特质 D.

中心特质

19. 学生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予理睬,他

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 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 ꢀ )

A. 强化法 B.

脱敏法

C. 消退法 D.

惩罚法

20. 当学生嘲笑张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以一句“浓缩的就是精华”

化解了当时的尴尬。 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 ꢀ )

A. 升华 B.

补偿

C. 幽默 D.

宣泄

21. 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 )

A. 教师的知识 B.

教师的能力

C. 教师的人格 D.

教师的期望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说

明理由。

22. 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23. 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24. 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25. 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6.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27. 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

求。

28.简述人格的特征。

29.简述品德的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

30.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 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

台电脑在家中上网。 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 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

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

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

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

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

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

活动,加强与同学们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

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关系;第二,

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

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利用各

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张林对自己有了信

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

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

干。 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 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31. 在一次讨论课上,老师问学生:“雪融化后变成什么?”

张红抢先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水。”

黄阳想了想说 雪融化后变成泥土 :“ 。”

柳丽慢条斯理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春天。”

老师评价道:“张红反应敏捷,回答准确,可以得满分。 黄阳和柳

丽,真不知你们是怎么想的,要是给分,只能得 0 分。”

问题:

(1)运用心理学知识评价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10 分)

(2)这个案例对教师教学有何启发? (8 分)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试卷综合素质(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

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

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 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 )

A. 教学环境 B.

教师自身的条件

C. 学习的内容 D.

学生的能动性

2. 为发扬教育改革的精神,某学校决定开设校本课程,下列做法正确

的是(ꢀ ꢀ )

A. 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某教师在班上定期举行“音乐鉴赏”

活动

B. 根据当地教育局的要求,利用戏剧文化资源开展“✕✕剧欣赏”

课程

C.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优势,发扬学校传统开设“我爱阅读”课程

D. 根据当地教育局的要求,利用旅游资源开展“小小导游”活动

3. 林老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喜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与学生搞好关系

上。 从教师职业成长看,林老师的做法表明他着重关注的是(ꢀ ꢀ )

A. 职业发展 B.

职业生存

C. 教学效果 D.

教学氛围

4. 王老师对教学勤勤恳恳,每次上课都不辞辛苦地从上课讲到下课,

可是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 王老师最应该反思的是(ꢀ ꢀ )

A. 教学态度 B.

教学方式

C. 教学手段 D.

教学组织形式

5. 下列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国家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B.

学校免收学费,可以适当收取杂费

C.

施行以当地教育局为主的管理体制

D.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开除学生的权利

6. 林某和赵某离婚,孩子林冰经法院判决由林某抚养,后赵某与王某

结婚,应负责履行林冰教育义务的是(ꢀ ꢀ )

A. 林某 B. 赵某 C. 林某和赵某 D.

赵某与王某

7. 某学校由于没有按照规定对学校的体育器材进行安全性检测导致

某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伤,对其直接负责人的处分应是(ꢀ ꢀ )

A. 行政处分 B. 刑事处罚 C. 行政强制 D.

行政处罚

8. 王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成长,未经学生同意翻看学生的日记。 王老

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

A. 人格权 B. 名誉权 C. 隐私权 D.

9. 下图说明(ꢀ ꢀ )著作权A.

教师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B.

教师言行不一致,给学生造成认知冲突

C.

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D. 教师水平有限,不能灵活地应对学生的疑问

10.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提出,教师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时,要与家长沟通。 关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情节严重时,教师可以任意责备家长管教无方

B.

重大处分时,教师应事先与家长做好沟通

C.

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要求家长为其办一些私事

D.

对经济贫困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家访

11. 中考前张老师得到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但拒绝和其他教师分享。

张老师的做法属于(ꢀ ꢀ )

A. 自私自利 B.

不能诚恳待人

C. 不能资源共享 D.

不能团结协作

12. 关于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财政拨款为主,其他渠道为辅

B. 自筹经费为主,财政拨款为辅

C. 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捐赠为辅

D. 自筹经费为主,收取学费为辅

13. 张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要求全班学生自费购买他指定的辅导

用书,下列选项中。 关于张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 ꢀ )

A.

是行使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权利

B.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权利

C.

自由选择的教科书的规定

D.

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的规定

14. 小林的妈妈给刘老师送来贵重礼品,请刘老师给小林调一个好座

位,刘老师收到礼品后给小林调换了座位。 刘老师的做法(ꢀ ꢀ )

A. 体现礼尚往来的良好品德 B.

说明利用职位谋取私利

C. 表现出刘老师善解人意 D.

说明刘老师关爱学生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中,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实施办法是(ꢀ ꢀ )

A.

以生源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

B.

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

C.

以生源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民办中小学为主

D. 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民办中小学为主

16. 小海在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中,不慎造成腿部韧带拉伤,小海的医

疗费用应由谁承担(ꢀ ꢀ )

A. 小海本人 B.

C. 小海的学校 D.

小海的监护人

小海的学校和监护人

17. 下列事件中,揭开中国全面抗战序幕的是(ꢀ ꢀ )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平型关战役

18.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是(ꢀ ꢀ )

A. 《左传》 B. 《

史记》

C. 《国语》 D. 《

春秋》

19. 中国海洋从北到南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

A.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

东海、黄海、渤海、南海

C. 东海、黄海、南海、渤海 D.

南海、渤海、黄海、南海

20. 下面是关于“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丝绸是当时作重要的运输品

B.

时间始于我国的唐代

C.

从长安一直到到地中海国家

D.

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

21. 希腊神话中作为太阳之神被人们接受的是(ꢀ ꢀ )

A. 阿瑞斯 B.

阿波罗

C. 宙斯 D.

俄狄浦斯

22. 下列作家中,创作了《游击队之歌》的是(ꢀ ꢀ )

A. 聂耳 B.

冼星海

C. 田汉 D.

贺绿汀

23. 右图是 2008 年奥运会体育项目图标,其基本

形式借鉴的是(ꢀ ꢀ )

A. 楷书 B.

C. 篆书 D.

24. 下列不是我国刺绣工艺中 “ 四大名绣” 的

是(ꢀ ꢀ )

隶书

行书

A. 苏绣 B.

C. 湘绣 D.

25. 联合国的标志是(ꢀ ꢀ )

京绣

蜀绣

A. B. C. D.

26. Word 中,可多次重复格式化的操作是(ꢀ ꢀ )

A.

左单击格式刷按钮

B.

右单击格式刷按钮

C.

左双击格式刷按钮

D.

右双击格式刷按钮

27. Excel 中,教师在成绩单中输入“数学成绩>70”和“总分>350”显示

的结果是(ꢀ ꢀ )

A. 所有数学>70

B. 所有总分>350

的记录

的记录

C. 所有数学>70 且总分>350

的记录

D. 所有数学>70 或总分>350

的记录

28. 下列选项中与“王静和赵国是军人”判断类型相同的是(ꢀ ꢀ )

A. 郭沫若和海子是诗人 B.

张继科和王皓是冠军

C. 孙亮和李强是战友 D.

韩红和周杰伦是歌手

29. 下列与“并非’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意思相同的是(ꢀ ꢀ )

A. 或者清者没自清,或者浊者没自浊

B. 不但清者没自清,而且浊者没自浊

C.

虽然清者已自清,但浊者没能自浊

D. 虽然清者没自清,但浊者已经自浊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

30.

语文课上,开始上课时老师说道:“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

鉴于这篇文言文很长,我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篇课文。”

“我不同意!”一个调皮的同学突然回答。

“为什么?”老师问道。

“这篇文言文虽然长,但是比较容易懂,即使有比较难的地方,课文

下面也有注释,我们已经按照您的要求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很多相

关资料,已经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似乎没有必要再花两节课来学习

这篇课文。”

老师听完这位同学的解释后,便向大家问道:“大家有谁赞同他的

意见?”同学们一致举起了手。

于是这位老师说:“很好! 我也同意大家的意见! 今天我们就用一 节课来学习这篇课文。”课堂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这位老师的行为。

31. 小玲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考虑到他们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以及

她马上要转回老家读书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没有必要给她订购新

书 于是找来以前用过的旧课本给她用 发教材时 有几个同学看 , 。 ,

到她的书是旧书 就问 新书怎么上面写那么多字 就是 这是 , :“ ?”“ ,

旧书 她怎么发的是旧书呢 她也以为是我弄错了 我当时就把事 , ?” ,

情的原委说了 她嘟囔了几句 用力地把教材扔进了课桌 我心里 , , ,

有一丝不高兴 她下课后气冲冲地来到我办公室 当着许多同事 。 ,

的面吼道 我不需要你的怜悯 我非常尴尬 一气之下 说了一些 :“ !” , ,

“ ” 。 , , 不知好歹 一类的话 她当即哭了 一口咬定我歧视她 哭着离开

了办公室 。

从教师职业素养角度分析这位老师的行为 并给出评价 , 。

32.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高贵的施与

汽车大王福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但他却很少捐款。 他顽固

地认为,金钱的价值并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 他最担心的

就是捐款经常会落到不善于运用它们的人手里。 有一次,佐治亚

州的马沙·贝蒂校长为了扩建学校来请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绝了

她。 她就说:“那么就请捐给我一袋花生种子吧。”于是福特买了一

袋花生种子送给了她。 没想到一年以后,贝蒂女士又上门了,交给 了他 600 美元。 原来学生们播种了当初的那袋子花生种子,这就 是一年的收获。 福特什么都没说,立即拿出了 600

贝蒂。万美元交给了我赞赏福特的顽固,他的顽固中有一种对受施者的老辣调教。

福特的担心绝不是多余的,太轻易得来的金钱往往很难让受施者

感受到金钱后面潜藏着的苦与智;我更赞赏贝蒂对点滴施与的至

高的尊重,她带领孩子们撒播下的其实是足以证明他们有能力领

受他人恩惠的资格。 彼此的信任,为“慷慨”培植了一个甚慰心怀

的伟大理由。

我们时常赞美慷慨无私的捐助,尤其在意捐助数额的大小,以

为一个数目所昭示的正是与这个数目等值等量的一颗爱心。 我们

很少见到捐助者与受助者相得益彰的完美辉映,更何谈双方心灵

的深切契合。 其实,善意是不能标价的,恩惠也不必承载过多的酬

酢。

贝蒂校长对于捐助的完∙美∙阐∙释∙与福特对施与的精∙辟∙理∙解∙达到

了心灵的契合和高度的信任。

问题: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6 分)

(2)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具体含义是什么,具体解释。 (8

分)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 50 分)

33.

杜鲁门新当选美国总统,记者采访其母亲:“你有这样的儿子,你一

定很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 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

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论说文。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条理清晰。

不少于 10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