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职教育 » 中职文化课 » “探界者”钟扬(节选)课文分析

三、“探界者”钟扬(节选)

 

课文分析

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篇人物通讯介绍了钟扬的主要事迹,展现了其执着于科学事业,以及致力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研事业发展的精神,诠释了“探界者”的内涵:不断增加生命的广度和高度,使有限的生命产生无限的价值和意义,造福更多的人。

课文开头从植物拟南芥的珍贵、研究价值及发现,引出执着的研究者钟扬,进而以钟扬的多重身份总结其“探界”的人生追求和成就,并从三个方面对其事迹进行报道。

第一部分(“种子达人”):介绍了钟扬作为植物学家的主要事迹和成就。采种子对于钟扬来说,是一件乐事。为此,他辞职来到复旦大学,十几年如一日地深入西藏采集种子,生活条件之简陋、高原反应之强烈和他对“种子事业”热情之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只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梦——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方舟”。

第二部分(“‘接盘’导师”):通过钟扬接收转导师的学生、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规划、答应接收一直考不上的学生、从少数民族招学生并帮助他们补课等事迹,介绍了钟扬作为教育专家的责任和担当。在钟扬眼里,学生就跟他深爱的种子一样,都很宝贵,而他的研究思想和精神也在学生的脑中生根发芽,逐渐变为现实。

第三部分(“生命延续”):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诠释了钟扬生命的意义——让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续。

本文的表达技巧主要有:

1.立意高远

课文围绕三个小标题精选材料,呈现了钟扬作为植物学家、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身份的主要事迹和成就,所述之事表面上较为零碎,但作者用“探界者”将所有材料串连在一起,集中展现了钟扬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不息追求,诠释了“时代楷模”的精神品质。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选取一系列真实事例,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多角度表现了钟扬的精神和追求。比如,文中多次提到拉琼对钟扬事迹的评述,属于侧面描写。拉琼是钟扬的学生,经常和钟扬一起工作,非常了解钟扬,借他之口来评述钟扬,更客观,也更可信。再如肖像描写,“穿着磨白了的‘29 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磨白”“晒变色”说明钟扬在西藏工作的时间之长,“长期痛风”说明钟扬体力透支之大,体现了他执着于事业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3.语言简洁质朴

课文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贴切自然、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真实再现了多个场景和画面,尤其是人物语言,非常合乎人物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心情和特定的说话对象,恰到好处地突出了钟扬的品质和精神。

 

教学建议

1.课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首先应指导学生结合小标题,梳理文中所写的主要事迹,理解每件事体现出的人物品质,把握课文标题的内涵。其次,结合课文标题的内涵,分析每件事是从什么角度来写人物的,与主题是什么关系,探究人物言行背后的精神追求,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再次,阅读原文,全面了解钟扬其人其事,深入领会“探界者”的内涵,并思考课文选材对集中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语言,尤其是其中的细节描写、人物语言等,感受课文质朴简洁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2.钟扬是“时代楷模”,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值得每位学生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时代精神的内涵,再通过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及其他相关视频,直观感受钟扬的精神,思考时代精神是如何体现在人物的言行中。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谈谈自己对“时代楷模”的精神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建议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梳理课文内容,了解钟扬其人其事,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第二课时,分析作者选材的角度,品味简洁质朴的语言,深入理解“探界者”的内涵,启发学生对“时代楷模”精神的思考。

 

参考资料

1.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钟扬颁奖词

钟扬颁奖词:立心天地厚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

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2.《“探界者”钟扬》(课文未节选部分)

“英雄”少年

“这是我所经历的1979年高考:全省录取率不到4%,我所在班级80%的同学是农村户口,一半考上了北大、清华和科大。”钟扬曾经这样回忆自己高考的经历,他就读的是如今鼎鼎大名的黄冈中学。

1977年,学校在大操场上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庆祝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即将入学,4名考上大学的同学胸前戴着大红花,像英雄-般。

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父亲是当地的招办主任,为了避嫌,父亲不让他以在读生身份提前参加高考,在与父亲赌气的同时,钟扬参加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考试,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

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钟扬的母亲王彩艳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进入大学以后,钟扬一边忙着学生会宣传委员的事务,一边坚持每月往家里写信。

那时,学习无线电专业的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1984年,钟扬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工作,那时,他曾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了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

回忆起这段往事,钟扬的妻子——一直在植物学领域深耕的张晓艳也感叹:“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非常充足。”

和钟扬外向热情的性格相比,张晓艳就显得内向了许多。那时候,工作调动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加上不愿和父母分居异地,张晓艳对于与钟扬的婚事一直犹豫不定。
    一次,张晓艳在工作结束后回到武汉,钟扬在车站接她时突然开门见山地说,自己把证明开好了。

“什么证明?”张晓艳问。

“我们的结婚证明啊。”

“我还没同意呢,你怎么就把这个证明开了呢?”

“没有问题,大家都觉得可以了,到时间了。”

“于是我就这样有点‘被胁迫’地领了结婚证。”张晓艳笑说。

结婚没几年,33岁的钟扬就成了武汉植物所副所长。后来,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雷厉风行的年轻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

科学队长

“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走向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

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竣工的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500多块图文展板之一,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如果说,“采种子”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则是他最爱的“副业”。

在自博馆建设期间,该馆图文项目负责人之一,自博馆研究设计院展览设计部主任鲍其洞为寻找图文写作顾问“操碎了心”。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鲍其洞知道钟扬太忙了,因此想拜托他帮忙牵线或引荐一些专家。令她没想到的是,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

“我们会毫不客气地把最难的部分留给他。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次听说钟老师从西藏回上海了,我们都会立刻和他预约时间,他总是爽快答应。”鲍其洞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从2001年起开始和上海科技馆合作,他使用过很多身份,有时是评审专家,有时是科学顾问,有时是科普活动主讲人,有时是标本捐赠人,有时甚至是供应商。他时不时会出现在科技馆或者自然博物馆的各个角落,每一次,都带着特定的任务过来。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赵佳媛是钟扬的学生,她见证了导师这些年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2003年—2017年,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网红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象,语言风格多变,钟老师对推敲文字乐在其中,他会忽然在吃饭时得意洋洋告诉大家他的译法,当然偶尔会被我们反驳,他也会欣然接受。”赵佳媛回忆。

对中小学生来说,钟扬可以称作“科学队长”了。他连续7年多次为全国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任学校科学顾问。来自上海实验中学的朱薪宇就深受他的感染。

“当时去听教授讲座,一下子就被钟教授生动的演讲吸引住了,从此我就成了教授年龄最小的学生,并开始跟随他学习科学……听他的课,你永远都不会感到无聊,在钟老师的指引下我慢慢爱上了科学。”朱薪宇说。

“做科学传播是件好事情,我当然支持啊!”在钟扬的鼓励下,朱薪宇和同学们在学校开设了“学与做科学社”。另外,钟扬还帮这个社团撰写舞台剧脚本,并利用零碎时间帮助同学们排练。

钟扬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精力做科普?赵佳媛认为,与其说科普,不如简单地说是他愿意教人。

“钟老师对‘批判性思维’念念不忘。他觉得对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乃至思维教育非常重要,他还想着要把大学专业教材改成适合小朋友的音频故事,想着要为孩子们写一本科学故事书,想着去中学给科学社的孩子们上课,还想着开设更系统化的科学营……”赵佳媛说。

(节选自2018年3月26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叶雨婷)

 

【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一、

1.“胚”应为“坯”。

2.“深”应为“伸”。

3.“列”应为“裂”。

4.“嘎”应为“戛”。

二、

课文通过钟扬不计较生活条件,不顾身体积劳成疾,几十年如一日深入西藏采种子等事例,表现了钟扬执着于科学事业的精神和渴望为生命延续做贡献的人生追求。通过钟扬接收转导师的学生、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规划、答应接收一直考不上的学生、从少数民族招学生并帮助他们补课等事例,突显了钟扬热爱学生、关爱学生的品质和担当。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忙碌不止的事例,刻画了他甘于奉献,生命不止工作不息的精神。

三、

不断增加生命的广度和高度,使有限的生命产生无限的价值和意义,造福更多的人。

四、

1.肖像描写,“穿着磨白了的‘29 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磨白”“晒变色”说明钟扬在西藏工作的时间之长,“长期痛风”说明钟扬体力透支之大,更为直观地体现了他执着于事业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2.用钟扬的语言刻画了钟扬作为教育专家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3.“拿生命做赌注”“第三次”等词语,从侧面更为客观地展现了钟扬在身体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仍执着于科学事业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奉献精神。

五、

提示:从种子的价值延伸至钟扬执着于采集种子、执着于培养学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