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知识点总结

引言
高中语文的小说部分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答题技巧。本篇文章将总结高中语文小说的主要知识点和学习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语文考试。

一、小说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小说是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文学形式,它通常有明确的情节和人物,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生经验。小说的基本特征包括虚构性、情节性和人物性。

二、小说的结构
小说通常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帮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小说的结构有助于快速把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三、小说中的人物分析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性格。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多方面分析人物的特点。

四、小说的主题与情节分析
小说的主题通常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的看法。在分析小说时,要关注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选择与冲突,这些都是理解主题的关键。

五、小说的语言技巧
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包括描写、对话、心理描写等。通过语言技巧,作者能够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氛围,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一、表达技巧

  • 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不同方式各有侧重,叙述重在讲述事件过程,描写重在刻画细节,说明重在阐释事物特征,抒情重在表达情感,议论重在阐述观点.
  • 表现手法:涵盖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乐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顺叙、倒叙、插叙、用典、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古讽今、以小见大、以动写静、烘托、对比等,这些手法丰富小说的表现力,增强艺术效果.
  •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互文、借代、双关等,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材料安排:涉及主次、详略、繁简的安排,合理安排材料,突出重点,使文章结构清晰、内容充实.
  • 结构:包括承上启下、照应、铺垫、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先总后分、悬念等,良好的结构布局使小说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性格、主题,具有简洁传神的特点.

二、小说阅读之情节

  • 情节的作用
    •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 ②刻画人物性格,通过情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使故事发展合情合理.
    • ④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通过情节的展开揭示小说的中心思想.
    •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 照应前文或总结上文,使情节更加完整.
    • 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连贯、紧凑.
  • 情节安排评价的解题技巧
    •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 情节安排顺序的解题技巧
    •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作用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更加严密、紧凑,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三、小说阅读之主题鉴赏

  • 标题的作用
    • ①设置悬念.
    •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 归纳小说主题方法
    •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 ②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 ③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 ④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 ⑤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 作品主题概括的形式:文章通过…的情节,表现了/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了/批判了/赞扬了…现象/性格/情感/思考.
  • 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 ②讽刺、批判、揭露、谐责什么.
    •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 ⑤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 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 ①从作品题目看主题.
    • ②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 ③从人物特征看主题.
    • ④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 ⑤从精巧的构思中看主题.
    • ⑥从作者的情感看主题.

四、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

  • 归纳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 (一)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 (二)具体内容—背会:
      • 总结概括: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 (1)指向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 (2)指向人物:①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 (3)指向情节:①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 (4)指向主题:①揭示或深化主旨.
      •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④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五、小说阅读之人物

  • 归纳总结表现人物的方法
    •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 人物鉴赏类试题答题思路: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环境(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物)→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 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
    • ①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 ②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 ③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他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 ④行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 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或几个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作用是①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②对比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

六、小说阅读之技巧

  • 常见题型
    •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 结局
        •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麻木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 标题
        •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视角,强化效果.
      • 开头和结尾
        •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 开头的作用:①点明文章主旨,②定下文章感情基调,③引出下文,④交代写作意图,⑤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⑥写景为了渲染气氛,⑦介绍人物,⑧抒发感情.